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冒泡排序
阅读量:6985 次
发布时间:2019-06-27

本文共 1268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

      冒泡排序的基本概念是: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

      冒泡排序流程至此第一趟结束,将最大的数放到了最后。在第二趟:仍从第一对数开始比较(因为可能由于第2个数和第3个数的交换,使得第1个数不再小于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一直比较到倒数第二个数(倒数第一的位置上已经是最大的),第二趟结束,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得到一个新的最大数(其实在整个数列中是第二大的数)。如此下去,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最终完成排序。

      由于在排序过程中总是小数往前放,大数往后放,相当于气泡往上升,所以称作冒泡排序。

      用二重循环实现,外循环变量设为i,内循环变量设为j。假如有10个数需要进行排序,则外循环重复9次,内循环依次重复9,8,...,1次。每次进行比较的两个元素都是与内循环j有关的,它们可以分别用a[j]和a[j+1]标识,i的值依次为1,2,...,9,对于每一个i,j的值依次为1,2,...10-i。

     冒泡排序法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第一,在排序过程中,执行完最后的排序后,虽然数据已全部排序完备,但程序无法判断是否完成排序,为了解决这一不足,可设置一个标志位flag,将其初始值设置为非0,表示被排序的表是一个无序的表,每一次排序开始前设置flag值为0,在进行数据交换时,修改flag为非0。在新一轮排序开始时,检查此标志,若此标志为0,表示上一次没有做过交换数据,则结束排序;否则进行排序;

      第二,当排序的数据比较多时排序的时间会明显延长。改进方法:快速排序:具体做法:任意选取某一记录(通常取第一个记录),比较其关键字与所有记录的关键字,并将关键字比它小的记录全部放在它的前面,将比它大的记录均存放在它的后面,这样,经过一次排序之后,可将所有记录以该记录所在的分界点分为两部分,然后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直至排序完

      局部冒泡排序算法对冒泡排序的改进:

      在冒泡排序中,一趟扫描有可能无数据交换,也有可能有一次或多次数据交换,在传统的冒泡排序算法及近年来的一些改进的算法中,只记录一趟扫描有无数据交换的信息,对数据交换发生的位置信息则不予处理。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可以在一趟全局扫描中,对每一反序数据对进行局部冒泡排序处理,称之为局部冒泡排序。

      局部冒泡排序与冒泡排序算法具有相同的时间复杂度,并且在正序和逆序的情况下,所需的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完全相同。由于局部冒泡排序和冒泡排序的数据移动次数总是相同的,而局部冒泡排序所需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常少于冒泡排序,这意味着局部冒泡排序很可能在平均比较次数上对冒泡排序有所改进,当比较次数较少的优点不足以抵消其程序复杂度所带来的额外开销,而当数据量较大时,局部冒泡排序的时间性能则明显优于冒泡排序。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zm14/p/5502801.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树莓派2代B model 上手初体验,不用显示器,Python GPIO 点亮一颗LED
查看>>
Kotlin 4 构造,对象,修饰符,关键字,委托
查看>>
ios改变字体
查看>>
Android的ClassLoader知多少
查看>>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Be With You"
查看>>
[阅读笔记] Java 7 新特性
查看>>
201621123028《Java程序设计》第5周学习总结
查看>>
软件体系结构C2风格
查看>>
flex自定义的分区域状态显示控件——原创
查看>>
best introduction to camera calibration
查看>>
1115 Counting Nodes in a BST
查看>>
ComboBox的真实值和显示值
查看>>
SQLI_LAB——Less7~15
查看>>
关于kafka生产者相关监控指标的理解(未解决)
查看>>
Ubuntu中搭建Hadoop2.5.2完全分布式系统(一)
查看>>
C++ new delete(二)
查看>>
css写出三角形(兼容IE)
查看>>
Ibatis.net 属性字段中使用 IN 查询条件
查看>>
Tiled 瓦片地图
查看>>
Qt字符串与整形转换
查看>>